“巨头们陆续收缩,融资也越来越难了”,当问及自动驾驶行业近些年的发展情况时,刚从国内某自动驾驶创业公司离职的算法工程师梁梓(化名)对媒体表示,“大家日子都不好过,听说裁员很频繁”。
国际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巨头Cruise近期的一系列动作似乎也印证了梁梓的担忧。据国内媒体报道,当地时间12月15日,通用旗下Robotaxi公司Cruise内部宣布裁员900人,占总员工数的24%。
自动驾驶的故事,真的要迎来Bad Ending了吗?
“我不那么想,行业的真实情况并没有那么糟糕”,在某国内自动驾驶科技公司任产品交付工程师的刘陆(化名)认为,所谓的“行业寒冬”,不过是新技术出现、落地、批量化应用、形成商业闭环过程中正常的筛选和淘汰罢了,“池子就那么大,养1万条鱼,你觉得现实吗?”。
面对外界的疑问,这位最接近自动驾驶终端商业化落地的专业人士并没有表现出过多的担忧,“一家企业从想法萌发到把产品做出来,再到形成稳定现金流,需要一个过程,在自动驾驶行业更是如此。在这过程中,只有极少数头部企业能够挺过整个生命周期,最终发展成为行业的巨头,而更多的公司则是遵循‘上车下车’的淘汰逻辑”。
刘陆(化名)的观察不无道理——现实是,头部企业依然有乐观消息传出。
2023年11月12日,全球自动驾驶独角兽公司文远知行WeRide正式对外宣布收到新加坡陆路交通局(LTA)书面通知,公司顺利获得Milestone 1 无人驾驶车辆第一级别公共道路测试牌照(简称“M1牌照”)及T1 Assessment 无人驾驶车辆第一级别特殊区域公共路径测试牌照(简称“T1牌照”),旗下自动驾驶小巴将可在新加坡更大范围的公开道路进行测试,涵盖One-North纬壹科技城、新加坡国立大学等重要区域。
至此,文远知行成为全球第一个,也是迄今唯一一个同时拥有中国、美国、阿联酋、新加坡四地自动驾驶牌照的科技公司。
此前,这家公司还曾因入选《财富》杂志(Fortune)“2023年改变世界的公司榜单(2023 Change the World)”而名噪一时。
图片来源:Fortune官网
在这一榜单中,文远知行位列第八,是唯一冲入前十的中国公司,与世界顶级电动汽车制造商Tesla同列。
这家公司究竟做对了什么,才能在全球成百上千家同类企业中脱颖而出呢?又是凭什么拿下中国、美国、阿联酋、新加坡四国自动驾驶牌照的呢?
“只会烧钱是玩不转的,行业普遍的共识是现阶段资本已经没有耐心去做短期没有回报的长线投资”,在刘陆(化名)看来,今天L4级自动驾驶创业公司只有实现自我造血,才有可能在如今的资本市场喘过气来。
可能这也是为什么文远知行能在一众自动驾驶企业中始终屹立不倒的关键所在。根据文远知行公开资料,公司迄今累计收入超1亿美金,是全球同类L4级别自动驾驶企业中商业营收最高的。
文远知行部分产品合影(图片来源:文远知行官网)
虽然文远知行不曾详细披露收入来源,但从近几年的新闻报道中,我们还是可以一窥文远知行的生存之道。
据公开报道,文远知行正在着重推进L4级别自动驾驶在出行、环卫、货运等细分场景中的落地。
“细分场景是可以赚钱的,尤其是那些工作环境恶劣、劳动强度大、招工难的场景,比如矿山、港口、环卫等”,一名专看自动驾驶赛道的投资人章东(化名)分享了他最熟悉的矿山自动驾驶场景,“矿场一般又远又偏,工作环境差,司机难请。自动驾驶矿卡可以24小时不间断作业,还可以下坡充电上坡用(注:动能回收功能),账算得过来。”他提到,矿山场景的易控智驾、港口场景的西井科技都是做得不错的自动驾驶细分赛道企业。
和矿山、港口类似的是环卫场景。据盈峰环境统计,全国需要约450万环卫工人来维持城市环境卫生服务,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道路面积、清扫保洁面积、年垃圾清运量等都在以每年3%-5%的速度增长。但环卫工人群体却存在老龄化越来越突出、工作强度大、待遇低、交通事故频发的问题,招工难用工难成为这一行业的一大挑战。文远知行的自动驾驶环卫车就切中了这一细分场景需求,逐渐在环卫场景扎稳脚跟。
文远知行自动驾驶环卫车正在执行清扫作业(图片来源:文远知行官网)
文远知行的其他产品落地,也遵循着相同的法则。作为城市大公交体系的补充,自动驾驶小巴主打城市微循环接驳,加强毗邻地区路网衔接,解决最后几公里出行问题;自动驾驶货运车则意在缓解冷门干线运力不足、人力成本偏高的问题。
除开L4,近年来行业逐渐把更多关注放到了L2-L3的智能驾驶市场,消费级乘用车是一个更可用数据推演的巨大市场。在很多人还在进行路线之争讨论的时候,文远知行已经提前布局,开启了“两条腿走路”的战略。
2022年5月,文远知行宣布了与博世的战略合作,双方将共同开展高阶辅助驾驶项目的研发,联合推动L2-L3级智能驾驶产品的前装量产及市场化应用。对于一家L4级自动驾驶科技公司,与博世在L2-L3 ADAS领域的合作如同诺曼底登陆,是文远知行开辟的第二战场、具有决胜意义的重要战略举动。
“很难相信,文远知行能在短短六年时间里布局这么多产品线”,谈及文远知行的布局,章东(化名)说道,“当每家企业手里的牌不同时,谁能最快打出符合ROI预期的Combo,谁就能占得先机”。
据公开资料显示,文远知行及其关联公司总雇员人数近千人,在同类自动驾驶科技公司中,这一数字算不上庞大,那他们是如何做到在这么多产品线上平衡资源分配的呢?
在其官网的描述中,我们似乎可以找到问题的答案——文远知行自研了一个自动驾驶通用技术平台WeRide One,把核心硬件、软件和云架构平台都做成模块,针对不同等级的自动驾驶和不同车型,选用和组合不同的模块,核心的算法和设计的复用率高达90%,这大大降低了研发成本和迭代周期。
文远知行创始人兼CEO韩旭今年7月在接受粤港澳大湾区海归之家的专访时,就提到:“未来,我们希望文远知行在保持技术领先性的同时,我们的产品可以多样化。多样化的好处在于公司在产品和商业化方面有足够的鲁棒性,一旦市场有所变化的话,一款产品可能当它收入锐减的时候,还有其他几款产品可以保证我们的收入和利润,这样才能够撑起一个有价值的高科技公司。“
外界普遍认为2023年依然是自动驾驶的“寒冬”,反观找对方法的文远知行却在一路高歌猛进。公司拳头产品Robobus自动驾驶小巴先后落地中国5座重点城市,全球累计在19个城市落地测试和运营,推进速度业内罕见。
据公开资料,1月,文远小巴正式在北京开启路测;2月,由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文远知行联合打造的科学城首条自动驾驶便民巴士线正式开通;3月,文远知行与无锡市车城智联科技有限公司联手打造了全国最大自动驾驶商业化微循环公交接驳体系,车队数量高达50辆;7月,文远小巴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第二条无人驾驶示范应用线路“横琴口岸——长隆”线正式开通;同月,文远小巴车队在大连高新区投入运营;12月,文远小巴正式落户山东青岛,标志着上合新区首条自动驾驶载人示范路线正式开通。
文远小巴在北京亦庄经济开发区街头行驶(图片来源:文远知行官网)
自动驾驶环卫车Robosweeper方面也捷报频传,继2022年9月正式在广州国际生物岛落地全国首个开放道路下的自动驾驶环卫服务项目,文远知行2023年快速将这一落地经验复制到了深圳、大连和北京,并成为首家获准在京开展无人清扫作业的自动驾驶公司。
被业界公认商业化最慢的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今年也迎来了重要转机。2023年7月,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工作办公室正式宣布在京开放智能网联乘用车“车内无人”商业化试点,辖区内获批的Robotaxi可以拿掉安全员,进行纯无人收费运营,这对Robotaxi的商业化推进意义重大,意味着可以省去驾驶员,大幅降低运营和管理成本。文远知行、百度阿波罗、小马智行作为首批获批企业,在北京亦庄正式开展车内无人自动驾驶出行收费服务。
11月17日,文远知行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获批在京收费运行 (图片来源:文远知行官网)
国内的多点开花、深厚积累,给了文远知行出海的底气。
当地时间7月3日,阿联酋总理在Twitter上发布了一则消息,声称将阿联酋第一张自动驾驶牌照颁发给了文远知行。据悉,这是中东乃至全球首个国家级全域自动驾驶路跑牌照。
而后,阿布扎比市政和交通部在8月的一篇新闻中提到,由文远知行提供技术支持的Robotaxi早在2021年11月就在阿布扎比的亚斯岛和萨蒂亚特岛对公众开放了自动驾驶运营服务,累积服务客单量超17,000单。
图片来源:UAE_BARQ_EN Twitter 发文
“有个细节大家可能没有注意,(文远知行的)阿联酋路跑牌照是没有限定车型的”,自动驾驶行业资深媒体人汪俊(化名)指出,“文远知行后续引入阿联酋的各类自动驾驶车辆都无需再次审批,这是一个很大的政策创新。”
3月27日,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一行访华首日就专程前往文远知行广州总部参访,并亲自体验了文远小巴,还在其个人社交媒体账号分享了这一新奇体验。
图片来源:李显龙个人社交媒体账号
资料显示,文远知行2022年9月成立新加坡公司,并于当年11月与新加坡最大的公共交通运营商SMRT下属子公司Strides签署合作备忘录。此外,SMRT与另一家新加坡知名投资机构K3 Ventures均是文远知行的战略投资人。
可以发现,文远知行在每一个爆火出圈的时刻之前已经默默埋头做了长时间的储备,不管是技术还是服务水平,都已经在当地打下了一定基础。由此回头看我们文初的问题,为什么是这家公司拿下四国的牌照,又为什么是这家公司能够和Tesla同列“改变世界的公司”榜单,答案已然明了。
回望2023,在自动驾驶这条荆棘密布的道路上,一些先驱性的企业轰然倒下,壮志难酬;一些标志性的企业遭遇变故,前途未卜。
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些企业,怀抱“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和决心,闯出一条光明之路。
我们为前者心存遗憾,长叹扼腕,更有充足的理由相信后者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